经历了战火洗礼的新中国,建国初期满目疮痍。在党的领导下,经过3年经济恢复和发展,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经济结构改善,人民生活稳定。但是,我国的工业化起点仍是很低。党中央及时制定国民经济发展方案,自1953年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一五”工业建设的中心任务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兴建156项重点工程。吉林省是国家重点建设的地区之一,11项工程落户吉林。从1953年正式筹备施工,到1957年多数工程陆续建成投产,为吉林省打下了坚实的工业基础,成为吉林省经济发展的支撑,也创造了新中国的多个第一。
第一个汽车工业基地。第一汽车制造厂1950年开始筹备,1956年建成投产,总投资6.17亿元。生产出新中国第一辆载重汽车、第一台轿车、第一辆军用越野车,结束了我国不能制造汽车的历史。
第一个现代化的化学工业基地。吉林市江北交通方便,水源充沛,电力燃料充足,具有发展化学工业的优势条件。吉林染料厂、吉林肥料厂、吉林电石厂三大化工厂,在苏联援建下陆续开工。吉林染料厂1951年6月开始筹备,1955年1月正式建厂。1959年底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共有20个车间投产,总投资1.05亿,建筑面积24.0611万平米,生产产品50种,年总产值为1.3387亿元,创利润4755万元,上缴税金1455万元,为国家染料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吉林肥料厂1950年6月筹建。1952年1月,周恩来总理亲自批示建厂设计任务书-“同意照办”。1957年4月,开始试车,10月投产,第一期工程基本完成。第一期工程总投资为2.5646亿元人民币,建筑面积为16.0162万平方米,当年设计能力5 000万千克合成氨,9000万千克硝酸铵,后护大为年产合成氨3亿千克,成为以生产氨肥和基本化工原料为主的大型化工企业。吉林电石厂自1951年初筹备,1955年4月动工新建,1958年6月,第一期工程建成投产,总投资5561.1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99703平方米。1959年工业总产值为3 439万元,利润2018万元,上缴利税合计2399万元。吉林电石厂建成投产后,在当时世界电石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第一座铁合金厂。吉林铁合金厂1956年底建成投入生产,1957年全面投入生产,当年生产铁合金5854.5万千克。总投资5975.1万元人民币,建筑面积43445平方米,上缴利税2082万元。铁合金厂的建成填补了中国冶金工业的空白,缩小了与世界的差距,为中国冶金工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一条220千伏超高压输电线路。松东李输电线路工程从吉林松花江丰满水电站起,沿沈记铁路南下,经沈阳东陵至抚顺市西南部的李石寨一次变电所,全长369.25千米。1953年7月开工,到1954年1月提前67天胜利建成,将强大的电力输送到东北工业区,满足了东北工业区用电的需要。工程总投资3926万元人民币,修建铁塔有919座,标准塔型11种,耗用钢材830万千克,沿线跨越铁路6处、公路25处、通讯线32处、河流12处,运输路径为11000千米;全线修建桥梁、涵洞254个,公路250千米。工程胜利建成,在新中国输电线路建设史上,竖起了第一座丰碑,为新中国输电线路施工开了先河,写下了超高压线路施工历史开端的一页。当时,邮电部曾在全国发行一枚纪念邮票,祝贺工程胜利竣工。
稿件来源:《档案吉林 省档案馆卷》
初审:刘亭均
复审:吕春月
终审:王 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