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长篇小说《林海雪原》问世,一时间侦察英雄杨子荣名扬天下。然而许多人并不知道,1945年冬杨子荣曾在乌拉街、舒兰战斗过,为乌拉街和舒兰解放做出过相当大的贡献。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杨宗贵以杨子荣的名字在牟平参加了八路军山东军区(一级军区)胶东军区(二级军区)牟平独立营。因为他的年纪较大,被分配当炊事员,后升任炊事班长。不久,牟平独立营被编入胶东军区的海军支队,在许世友的指示下,由郑道济和田松率领进军东北。海军支队在辽宁庄河登陆后,改编为辽东人民自卫军第三纵队第二支队,原支队长郑道济留在大连另有任用,由原副支队长田松主持支队工作,因此海军支队又称田松支队。就是这支部队,1945年底解放了舒兰老县城朝阳镇和舒兰县城。
海军支队成立之初有5个中队,即一中队、二中队、三中队、四中队和一个警卫中队,杨子荣在三中队当炊事员,而《林海雪原》的作者曲波在四中队任指导员。曲波跟杨子荣一样都是胶东人,当时杨子荣28岁,曲波26岁。
1945年11月,海军支队1000余人从庄河出发继续北行,一路招兵买马,以原第一中队、第二中队为骨干成立了一大队(一团),以第三中队、第四中队为骨干成立了二大队(二团),二团团长是王敬之(代号201),团副政委是曲波(代号203)。
11月下旬的吉林,大雪纷纷,寒气袭人。26日,二支队经过急行军,赶到松花江边。虽然江面已经结了冰,但是冰太薄,无法行人。据事先侦察了解,江对面的乌拉街盘踞着一个保安队,他们占领渡口,又将江岸的船全部抢走,妄图凭险顽抗,阻止我军渡江。杨子荣自告奋勇出去找船。夜里,他顶着风雪,沿着江岸走了30多里,才在一个江湾里发现了一条船,并找到船主人,将船借回部队。但是这条船每次只能运20多人,速度太慢,负责攻打乌拉街的二大队首长提出泅水渡江。杨子荣主动要求下水试探。虽然江水冰冷刺骨,但是经杨子荣探知,此处江水并不太深,也不险。28日零时后,二大队800多人很快渡过江去,全歼了乌拉街守敌。乌拉街首战告捷。在二大队攻打乌拉街的同时,支队参谋长王云舞指挥部队从东、南、北三面包围了白旗屯。战斗打得非常激烈,整整进行了一天。夜幕降临后,部队发动最后攻击,全歼顽抗之敌。当日晚8时许,白旗屯解放。部队在白旗屯休整了半个月后,又消灭了盘踞在腰崴子的敌人。
12月17日子夜,部队向朝阳发起总攻。战斗才结束,趁敌人喘息未定,我军向舒兰县城发起进攻,下午4时,舒兰县城宣布解放。
田松支队在舒兰稍事休整后,即北上五常。行军途中,杨子荣不怕苦不怕累,经常帮助战友背包、扛枪。每到宿营地,他完成做饭任务后,还积极帮助房东干活儿,向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在他的启发和动员下,从庄河经吉林、舒兰到五常,一路上有30多名青年志愿参军。为此,杨子荣还被评为“扩军模范”。 经过艰难跋涉,田松支队于1946年3月到达牡丹江东宁的绥芬河一带,与牡丹江的李荆璞司令员(1955年升为少将)率领的部队胜利会师,拉开了林海雪原剿匪斗争的序幕。
杨子荣当年在安东、千山等地帮工学徒时,对行会帮派、三教九流甚至土匪、地痞的黑话都略知一二。这种广泛接触社会、熟悉社会的生活经历,为杨子荣日后成为侦察英雄作了极为重要的铺垫和积累。在剿匪战斗开始后,团里点名把他调到了侦察排,很快他便担任了侦察排长。
1947年2月,杨子荣带领战士在海林北部的密林里,没费一枪一弹,端了土匪的老窝,活捉了阴险狡猾的匪首“座山雕”和土匪13人,当地老百姓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座山雕”》为题进行了报道,称这次剿匪战斗“以少胜多创造范例”。团里也召开庆功大会,给杨子荣记功,给其他战士也分别记了功。
参加剿匪以来,杨子荣参加过大小战斗上百次,每次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多次立功受奖。1947年2月23日,他牺牲在完达山脉深处的一个叫闹枝沟的地方。
稿件来源:《档案吉林 吉林市卷》
作者: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