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档案文化 > 正文

贺龙元帅对部队文艺工作的重视与关怀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4日 08:48 发布者: 

1953年12月31日,贺龙司令员关于《部队文艺工作者在执行国家总路线建设现代化国防军中起号兵作用》的指示 (此档案现存于解放军档案馆)

贺龙(1896.3.22-1969.6.9)一直重视部队文艺工作的开展,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在贺龙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下,晋绥边区的文艺工作就开展得有声有色,如“战斗剧社”“七月剧社”《抗战日报》(后改为《晋绥日报》)和《战斗月刊》等都办得十分出色。贺龙同志经常鼓励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到火热的革命斗争中去经风雨,见世面,不要关在书房里闭门造车,死啃书本,教育文艺工作者要实践毛主席“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教导。他说,现实的革命斗争是一本无字天书,这是任何书房里都读不到的。就拿他来说,从5岁起开始念书,到了10岁,连1本“人之初”还没有念完,就再也不上学了,现在这点儿家底,全靠几十年闯荡得来的。

1941年9月,贺龙同志在为《抗战日报》创刊一周年撰写的纪念文章中指出,一个强有力的报纸是与一支强有力的武装同等重要的,并高度评价《抗战日报》的创办使整个晋西北改变了一副新面目,同志们的精神更焕发了,愈加成为不可战胜的了。1942年,贺龙同志在给《战斗月刊》创刊号撰写的《发刊词》中明确指示:“《战斗月刊》要遵照中央及毛泽东同志的训示,与一切教条主义,空谈泛论,死板公式,无稽之谈作斗争,它的一切精神与实质应是整顿‘三风’的具体反映,违反了这一原则,将使它成为毫无价值的废物。”他在《发刊词》中指出:“我们的要求:要实话不要空话,材料愈确切愈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者不要;文章愈通俗愈简洁愈好,长篇大论、言之无物者不要。”“欢迎的稿件是那些千丝万缕与群众联系的实话,而不是歌功颂德的祝词。”这短短的《发刊词》,充分体现了贺龙同志对毛主席文艺路线的深刻理解。1948年,新中国成立前夕,贺龙同志在繁忙的工作中,仍然念念不忘文艺工作,及时向边区文艺工作者指出:“现在全国各地人民解放军打大胜仗,西北人民解放军也打得很好,枪杆子已表现了力量,枪杆子要求我们笔杆子也要表现力量。你们肩上的担子不是四十斤,而是一百二十斤。”他满怀激情地向文艺工作者发出号召:“伟大的事业在等待我们,每个同志要有事业,不要只看见眼前的事情,而要有黄河之水那样的伟大气魄……要准备好这支文艺队伍,浩浩荡荡开到新区去……写出一批能为战争,为生产,为工农兵的作品来!”1953年12月31日,贺龙同志在西南军区1953年文艺检阅大会上进行了题为《部队文艺工作者在执行国家总路线建设现代化国防军中起号兵作用》的讲话,他在讲话中指出:“从这次文艺检阅的情况来看,连队文艺活动有了初步开展,表现了战士的群众创造性,发挥了群众力量,创造了短小精悍、多样性的形式,广泛接受了民族文化遗产和采用民间艺术形式,及时生动的反映了部队的战斗生活,这是可喜的成绩……”最后指出:“希望全体同志们在既得成绩基础上,戒骄戒躁,继续虚心努力,加强政治学习和思想锻炼,提高文化艺术水平,深入连队、战士、边疆工作学习和锻炼。”

贺龙同志在战场上是威震敌胆的名将,但同时也是自觉执行毛主席文艺路线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同志一生戎马倥偬,但他时刻牢记毛主席“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的伟大教导,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十分重视部队的文艺工作。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12年6月8日 总第2316期 第四版

首页 常见问题 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