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党史故事 > 正文

东北抗日联军十四年

 

“九一八”事变发生之后不久,在中共满洲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东北各地党组织站在抗日斗争的第一线,组织和领导东北人民开展了武装反抗日本侵略者的英勇斗争。

中共东北地方党组织在积极支持和帮助东北抗日义勇军运动的同时,就及时提出了创建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和开展游击战争的问题,并作出相应的决定。与此同时,中共满洲省委陆续派出杨靖宇、赵尚志、周保中、冯仲云、张寿钱等许多优秀干部深入农村,组织和领导开展创建抗日游击队的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努力,先后在南满、东满、吉东、北满等地创建了10余支抗日游击队。这部分党直接掌握和领导的抗日游击队,尽管开始时人数不多,武器装备很差,又缺乏战斗经验,但是,这些队伍由于以党团员为骨干,以工农群众为基础,纪律严明,作战勇猛,很快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成为当时东北各地抗日武装中最有战斗力的队伍。后来,这些抗日游击队逐渐发展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核心部分和中坚力量,其主要领导人中有相当一部分成为东北抗日联军的主要将领。

       

 

    1933126日。中共中央发出《给满洲各级党部及全体党员的信》(简称《一二六指示信》),提出了党在东北的战斗任务和建立反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同年5月,中共满洲省委作出《关于执行反帝统一战线与争取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决议》,提出执行民族革命的统一战线,夺取和巩固无产阶级领导权,建立东北人民革命军的要求。东北各地党组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和中共满洲省委的指示和决议精神,积极着手在抗日游击队的基础上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并以此为核心,联合各种抗日武装力量,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从19339月至1936年初,东北地区先后建立了东北人民革命军6个军,总人数达l万余人。东北人民革命军成立后,顽强战斗,勇猛杀敌,有力地打击了日伪的反动统治,推动了东北抗日游击运动的深入发展。

   1936年初至193710月间,在各地党组织的精心组织下,我党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至第六军,先后改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军至第六军.原第四军第二师扩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这七个军是我党领导下的基本队伍。与此同时,在党的领导和协助下,具有统战性质的东北抗日联军第八军至第十一军也陆续编成。1936年至1937年抗日高潮时期,东北抗日联军的队伍发展到3万余人。东北抗日联军的组成,是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结果。它使战斗在东北地区的大多数抗日武装,都集中在我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的旗帜下,进一步开拓了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新的发展前景。在这一期间,根据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的决定,中共满洲省委撤销之后,东北地区相继成立了中共南满、吉东、北满3个省委,直接独立、分片领导各大游击区党和军队的工作。东北抗日联军相继组建后,主动出击,密切配合,英勇杀敌,狠狠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活跃在南满、东满地区的东北抗联第一、二军,更加积极地开展游击活动,连续痛击日伪,在战斗中不断发展壮大。为了打通相互联系,改变过去孤军奋战的状况,第一、二军于19367月合编为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杨靖宇任总司令,王德泰任副总司令,魏拯民任总政治部主任。

  “七七”事变后,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在中共南满省委的领导下,以长白山地区为根据地,频频出击,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据不完全统计,东北抗联第一路军仅从“七七”事变到年底的半年期间,在敌人疯狂“讨伐”的情况下,进行较大规模的战斗达33次,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俘敌120人,打得敌人常常首尾不能相顾。19383月,杨靖宇率500余人,奇袭通化老岭通辑线铁道工事场的敌伪军,毙伤日伪军10余人,俘虏83人,毁坏房屋12栋、汽车两辆。同年7月,杨靖字又率部在摩天岭伏击敌人,两次击溃从热河抽调来阻击我军西征的伪军两个团,毙俘伪军团长以下千余人。19398月,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分为三路攻打大沙河日伪军,与敌激战两天,毙伤俘日伪军500多人,并缴获步枪300余支和大量军需物品,进一步扩大了抗日联军的政治影响。

   在中共吉东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为统一吉东地区抗日斗争的领导,更有效地开展游击战争,于193710月,以东北抗联第四、五、七、八、十军为基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二路军,周保中任总指挥。第二路军编成后,在周保中率领下,活动于松花江南岸地区,同敌人展开了顽强的战斗。19383月,日伪军300余人突然袭击宝清县小孤山附近东北抗联第五军密营,李海峰连长等16人,把敌人阻击在小孤山下,激战一天,打退敌人5次冲锋,歼敌70余人。在激战中,李连长等12人壮烈牺牲。为纪念勇敢顽强的12名烈士,后来将小孤山命名为“十二烈士山”,把这次战斗称为“烈士山战斗”。同年l0月中旬,西征部队妇女团,在林口县乌斯浑河下游被日伪军包围,指导员冷云等8名女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在弹尽路绝之后,宁死不屈,毅然步人激流,以身殉国。这就是著名的“八女投江”英雄事迹。

   战斗在北满地区的东北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等部队,在中共北满临时省委(19394月改为北满省委)的直接领导下,也趁全国抗战爆发之机,不断袭击敌人,取得了许多战斗的胜利。1937年底,由于敌人的多次“讨伐”和“围剿”,北满地区抗联部队的处境日益困难和恶化。为了扭转这一困境,东北抗联北满部队700余人,自19386月开始分三批向西北黑嫩平原远征。他们冲破敌人阻击,披荆斩棘,忍饥挨饿,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相继翻越过小兴安岭,于同年年末以前分别抵达海伦县境,胜利完成了西北远征任务。1939530日,为统一北满地区抗日联军的领导,以东北抗联第三、六、九、十一军为基础,组成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张寿钱任总指挥,许亨植任总参谋长。东北抗联第三路军组建后,其所属部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抓住敌人薄弱环节,攻车站,袭机场,陷村镇,解除伪警察署()的武装,给日伪统治者以不断地打击。   

由于东北抗联第一、二、三路军及其所属各部队的英勇作战,有力地牵制和打击了敌人,因而日本侵略者把东北抗联视为“心腹之患”、“治安之癌”。为此,从1937年冬开始,日伪军采取“大讨伐”、“集团部落”、“经济封锁”等政策,对抗联部队进行了更加残酷的“围剿”。特别是自1940年起,东北抗日斗争的形势更加恶化,进入极端艰苦的时期。在这一时期,东北抗联战士为了冲破敌人的包围和追击,时常与数倍或数十倍于我之敌进行血战,有时一日数战,部队得不到休整。此外,抗联所处的自然条件也极为不利,在每年漫长的严冬,天寒地冻,断趾裂肤,断粮无药,几乎缺乏起码的生存条件,使部队的活动陷入极大困难。在如此险恶和严峻的形势下,东北抗联干部和战士,抱定与敌人血战到底的决心,任凭斗争环境艰苦达于极点,临危不惧,前仆后继,同敌人进行了殊死的斗争,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联高举抗日救国的伟大旗帜,不仅拉开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序幕,而且也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先声。东北抗联曾经在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与日本侵略者进行了长达14年的英勇斗争,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外,东北抗联在积极配合苏军进军东北,最后击败日寇之后,为迎接关内八路军、新四军先期挺进东北,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为东北地区的早日解放和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最后胜利,也发挥了特殊而突出的作用。

 

(作者:吉林省档案馆 安德喜 袁淑范)